BOWEN家庭系統理論與教練
  • Bowen理論簡介
  • 林佳慧諮商心理師
  • 開課資訊
  • 書籍/著作
  • Blog
  • Bowen理論簡介
  • 林佳慧諮商心理師
  • 開課資訊
  • 書籍/著作
  • Blog
Search

安住身心,以免過度焦慮恐降低免疫力!

3/30/2020

0 評論

 
近來 #新冠肺炎疫情 成為眾所焦慮的議題,從人與人見面的問候語改為「有沒有買到口罩?」可見出人意料之外的疫情發展及大幅媒體報導的真相呈現,為大幅佔據人們注意力之所在。
如果你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感到不知所措,對接下來的發展感到悲觀,對不可預期的失落感到戒慎恐懼,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。人本來就具備趨樂避苦的本能,尤其在感受到未知及失控的害怕與恐懼時,求生的本能往往運作得比理智還要快。
當危機發生時,焦慮就容易迅速提升,本能的自動化情緒性反應也會增加增強,意思指的是由害怕、焦慮、恐懼驅使而放大想像、預期的思考,過度的把心理能量聚焦於單一事件上,非理性的做出行為反應。如此,有限的心理能量大量的被單一焦慮消耗,若因心理負擔影響生理,以致自律神經失調或免疫力下降,在個人防疫上可就不妙了。

面對焦慮可以做:
了解自己的焦慮,並且能夠接納自己的焦慮反應

覺察自己焦慮的情緒為何?接納情緒,而非扺抗它。例如:你可以覺察後告訴自己「我感到擔心」,而不是叫自己「不要再擔心了!擔心也沒有用!」
阻斷自動化的反應 #疫情期間你跟風一起做了什麼?

自動化的思考反應阻斷法:問問自己我現在的擔心強度與「事實」符合嗎?還是這個強度已涵括自己對未來憂慮的想像,要阻斷的是超出事實部份的思考與想像。
自動化行為反應阻斷法:你有沒有不知不覺跟風照做哪些事來降低對未來的焦慮?如果回到事實面和理智面,你會不會有不同的做法?
重新聚焦在自己身上,並在自己身上工作

現在的疾管局每日多次的更新疫情資訊,也有眾多防疫專家提出具體建議及作法,回到自己身上,自己除了排隊買口罩和酒精,往日習慣做些什麼以安身心,依照自己的需要照顧自己。
思考自己的選擇

吸引力法則和自我預言實現都在告訴我們,心之所想往往成真,所以接納自己的情緒後,試著調整負面及悲觀的想法,正向思考帶來希望感和復原力。
生活型態的改變
疫情讓我們減少非必要的外出,宅在家也可以找些有控制感的事,例如:在飲食上注重健康、充足的睡眠、強大而多元的通訊方式保持與親友連結...等。
增加對事物的客觀探討

爆炸性的資訊,有時令人難以得知真假,不過多接觸、選擇有公信力的相關訊息單位,在資訊確立前別太快以主觀評斷,保持好奇心追求客觀事實。
在這個變化極快的疫情中,有很多人一起在努力著,獻上我的感謝!❤️
也祝福大家 身心健康安在
#天佑台灣🙏
#歡迎轉分享
今周刊同樣主題採訪刊載:
連蔡英文、陳時中都呼籲不必搶物資,台灣人到底在怕什麼?心理師分析:三大原因催化搶購潮
https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/category/80392/post/202003190029/%E9%80%A3%E8%94%A1%E8%8B%B1%E6%96%87%E3%80%81%E9%99%B3%E6%99%82%E4%B8%AD%E9%83%BD%E5%91%BC%E7%B1%B2%E4%B8%8D%E5%BF%85%E6%90%B6%E7%89%A9%E8%B3%87%EF%BC%8C%E5%8F%B0%E7%81%A3%E4%BA%BA%E5%88%B0%E5%BA%95%E5%9C%A8%E6%80%95%E4%BB%80%E9%BA%BC%EF%BC%9F%E5%BF%83%E7%90%86%E5%B8%AB%E5%88%86%E6%9E%90%EF%BC%9A%E4%B8%89%E5%A4%A7%E5%8E%9F%E5%9B%A0%E5%82%AC%E5%8C%96%E6%90%B6%E8%B3%BC%E6%BD%AE

工商時報刊載:https://ctee.com.tw/news/life/238970.html
0 評論



發表回覆。

    作者
    林佳慧諮商心理師

    生活中的心情隨筆,試著有不同層次的看見。看見愛在關係中流動,看見韌性在生命中的展現,看見萬物在不同系統中的生生不息。

    類別

    全部

    RSS 訂閱

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
  • Bowen理論簡介
  • 林佳慧諮商心理師
  • 開課資訊
  • 書籍/著作
  • Blo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