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WEN家庭系統理論與教練
  • Bowen理論簡介
  • 林佳慧諮商心理師
  • 開課資訊
  • 書籍/著作
  • Blog
  • Bowen理論簡介
  • 林佳慧諮商心理師
  • 開課資訊
  • 書籍/著作
  • Blog
Search

長得帥、能力也不錯的中階主管,卻因「跟屬下太親密」無法升遷?

1/19/2021

0 評論

 
作者/林佳慧、林惠蘭商周出版 2020-12-04
圖片來源:pinterest.co
文章連結:https://www.cheers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98350&page=4

小陳是我曾經輔導過一位相當帥氣且很有長輩緣的中階男性主管。工作能力與態度都很好,有明確的人生規劃並且很自律,在長輩圈是人見人愛。但小陳曾鬧出一個事件,讓我看見「你儂我儂」的情緒融合狀態,並非是人際關係中好的發展方向。

手足位置與升遷的關係

一提到獨生子女,大家多少會有刻板印象,像是:任性、嬌生慣養、不耐磨合、唯我獨尊等,其實有許多獨生子女是相當自律而且自主,在工作上的自我要求極高,同時也是完美主義者。

小陳是我曾經輔導過一位相當帥氣且很有長輩緣的中階男性主管。 工作能力與態度都很好,有明確的人生規劃並且很自律,在長輩圈是人見人愛。在我輔導他的過程中,即使是站在引導者的位置,也都不得不承認他真的是態度良好且貼心的晚輩,因此不難想像他在工作領域裡也備受主管們賞識。
​
就能力與態度來評估,小陳在工作上應無往不利,升遷也應不會有太大的問題,然而事實並非如此。

 人跟人之間的距離或親密感,可能反而成為最大的絆腳石。 

在輔導期間,小陳曾鬧出一個事件,讓我看見「你儂我儂」的情緒融合狀態,並非是人際關係中好的發展方向。

享受被關注的獨生子

那天,小陳和他的團隊一群人氣呼呼地從外頭走進來,我不曾看過小陳變臉生氣,但那天他整個臉垮下來,悶不吭聲。

於是我找他的主管一談,才明白事情原委。小陳是老饕,對美食很有見解,也喜歡嚐鮮。那天是每週的例會,他打算帶大夥兒一塊去公司附近新開的餐廳。沒想到當天中午的客人很多,主管覺得環境太吵雜,就近選擇了另外一家較安靜、空間更寬敞的咖啡店開會。

小陳因工作而晚到餐廳,卻不見同事,氣急敗壞地打電話給同仁。

「你們人在哪?我在餐廳沒看到你們!」
「那家餐廳太吵,我們改到旁邊的咖啡館。」同事告訴他。

小陳一聽之下氣炸了!一到咖啡館就對同仁開罵:「你們明明知道我多期待跟大家一起去試吃新餐廳,我都忍著沒自己先去,好不容易等到今天開會,你們竟然擅自換地方,也沒先讓我知道,我對你們很失望!你們怎麼可以這樣?」

小陳一聽之下氣炸了!一到咖啡館就對同仁開罵:「你們明明知道我多期待跟大家一起去試吃新餐廳,我都忍著沒自己先去,好不容易等到今天開會,你們竟然擅自換地方,也沒先讓我知道,我對你們很失望!你們怎麼可以這樣?」
小陳的主管馬上解釋:「因為開會人數真的太多,而且需要安靜一點的空間,吃什麼其實不重要,我們可以再找時間一起去那間餐廳。」

「你們還是不懂我的意思。我不是在乎要吃美食或吃什麼,是你們忽略了我的心情跟感受,你們並不在乎我期待跟你們一起分享的心情!」

小陳不斷強調自己的感受被忽視。

看到這裡,讀者們可能會覺得小陳的情緒過於起伏與誇張,不過就是換個開會場所而已,為什麼要發這麼大的脾氣?

然而對小陳來說,他習慣把別人的感受擺在第一,因為他在乎也重視他所在意的朋友與工作夥伴,希望周全地照顧身邊每一個人,因此也期待自己的感受能被別人「同等」重視,而不是被草率對待。

我在乎的是感受

「感受」對小陳來說,比什麼都重要。為什麼?

每個人的個性、價值取向,都和原生家庭有關。

小陳的父母親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,家世背景很好,由於高齡才生下他,因此沒有再生第二個小孩。身為獨子的小陳,匯聚了雙親所有的關注,不過父母親並不因此寵溺他,而是細心營造豐富多元的教育環境,除了學才藝、出國旅行,連小陳的自主性、自律與自信,都在父母的教養範圍中。因此,小陳是我極少見過清楚自己優勢、有目標並能肯定自己的年輕人。

小陳在校成績雖然不壞,卻不是讀頂尖名校;工作能力與態度整體表現雖好,但也不是頂尖業務;很受主管青睞,且自己面對各種獎勵競賽也都能有中上的表現。

讀者可能和我有同樣的困惑,整體表現穩定的小陳為何一直停留在中階主管的位置,遲遲無法向上晉升,這也是我最初與他會談時的疑惑。

前面提到小陳的特質,很重視人際互動與感受。這是優點,而優點的反面,正是小陳的阻力來源。

小陳很重視彼此的感受,更在乎是否被關注。如果一位主管花很多心力關注夥伴們彼此的感受,總是直覺性的感情用事,那又如何能客觀看待每一位部屬的表現及評估團隊績效?

比方說,同事負責一項新的專案,小陳不吝於主動給對方各種鼓勵與關心,像是「進行得如何?」、「我會支持你!」

這類的話,皆發自內心,而不是客套或矯情;但同時他也會期待自己獲得同樣的支持與回應,輪到他辦活動、處理專案時,同事們若沒特別關注他,或關注得不夠多(不如他的預期),就會陷入失落狀態,「怎麼沒有關注我!」他要的關注不一定是肯定或者讚美,指教與不同意見都可以,只要感受到別人有關注、沒有忽視他,就會很有戰力,因為希望自己常常被看見。

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何選餐廳這件小事都會引起這麼大風暴,但那也不過是個導火線而已。

小陳是讓上司放心的部屬,這種信任關係卻未直接垂直向下延伸。他身為中階主管,對部屬照顧有加,部屬要出去拜訪客戶,他都希望參與,他的初衷不是緊迫盯人,只是希望給予陪伴,以免新進人員遇到狀況求助無門。

就像他的成長經驗,雙親給予足夠的關注,讓他得以在滿滿的愛之下成長,因此當有能力成為別人的後盾時,就理所當然的挺身而出;立意雖好,久而久之卻讓部屬變得依賴且無法獨立作業。小陳與部屬間的溝通也是這樣緊密,比方進行績效討論時,他不重視數字,而是在意感受。

因此開會時最常問的一句話是:「你的感受是什麼?有什麼事都可以告訴我。」

當部屬反應真的沒特別感受,也沒有事件需分享時,小陳會感覺被忽略,如此回應:「你一定有感覺,如果沒有感覺,表示有事不跟我分享。」

長期下來,部屬不僅常無言以對,也對「如何應對」感到壓力。

這樣的狀況也延伸到其他方面,當部屬用通訊軟體傳訊息給他,比如Line,他一定即刻讀取並回應;反之,部屬沒有馬上讀或已讀不回,就覺得部屬忽略他。如此緊密的互動關係,不僅讓部屬感到窒息,小陳自己也困於感受中而無暇放大事業格局,讓自己有更多的空間經營組織。

企業中,組織經營並非一人之力可為,而是需要整體工作夥伴的支持與協助,在組織中這麼過度的情緒融合,不僅讓現有的部屬難以支持小陳,也導致組織無法擴大,因為部屬擔心若推薦新的人員進來,也要跟自己一樣被關心到窒息,存有很多疑慮。

這是小陳往上升遷受阻的一個原因。

不討好,也能維持好關係

另外可參考討論的資訊在於「手足位置」中,小陳是獨子,在包文理論中提到獨生子有以下幾項特點:

●終其一生喜歡與年長者為伍。
●自信,且可能過度自信。
●享受關注,成為注意的焦點。
●沒有成為父親的動機,但可能縱容或過度保護小孩。


小陳幾乎符合上述「手足位置」的獨生子特質,尤其是最後一項,「沒有成為父親的動機」,這可能是阻礙他往上升遷的另一關鍵因素。

公司組織是金字塔形,越往上晉升,職位越高,意味著會越孤單。小陳很需要同儕之間大量的親密感,就算需要過多的「自我交換」,成為別人眼中對自己期待的樣子,對小陳而言都不是問題;反之,若要割捨人際間的親密感,反成他難以面對的不安和壓力。

另以家庭投射歷程的角度來看,家長可能不經意的把情緒焦慮傳遞、發洩給孩子,或者透過相處,孩子也會潛移默化的吸收家長的情緒。

幫助你找出自己的情緒地雷。更多內容詳見《做自己的職場情緒教練》

【做自己的高情商教練—Bowen理論初階班】
🌱新年度新課程展開囉~~
🌱早鳥優惠開課前一個月報名並完成繳費享8折優惠
      請點我👉 https://forms.gle/BTYVhHQiUagSYGh18
🌱填過佳慧新書問卷者8折
✅加入Line會員可填寫新書問卷,還可再享每堂「講座」或「工作坊」200元折扣❤️
Line ID: @twbowen.com
​
圖片
0 評論



發表回覆。

    作者
    林佳慧諮商心理師

    生活中的心情隨筆,試著有不同層次的看見。看見愛在關係中流動,看見韌性在生命中的展現,看見萬物在不同系統中的生生不息。

    類別

    全部

    RSS 訂閱

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
  • Bowen理論簡介
  • 林佳慧諮商心理師
  • 開課資訊
  • 書籍/著作
  • Blo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