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WEN家庭系統理論與教練
  • Bowen理論簡介
  • 林佳慧諮商心理師
  • 開課資訊
  • 書籍/著作
  • Blog
  • Bowen理論簡介
  • 林佳慧諮商心理師
  • 開課資訊
  • 書籍/著作
  • Blog
Search

沒有神人,要神之前也要人

3/30/2020

0 評論

 
A媽媽:心理師,我能不能擔誤你2分鐘,請教一下小孩的問題?
心理師:你可以說說看。
A媽媽:我小孩最近在學校弄傷別的同學(以下省略10分鐘描述案情經過),我們去看過身心科,有一位說不必吃藥,有一位說是亞斯要吃藥,有一位說是過動也要吃藥,我小孩是金牛座,給你看照片(以下再省略10分鐘,說小孩乖的地方、情緒暴衝的狀況和親子間互動),心理師,你看我小孩要不要吃藥?他要怎麼辦?

遇到演講的場合或朋友的朋友詢問,我實在很難在對方主觀的描述下給出評估和建議,在現場多半只能同理他/她的無助和著急,感受為人父母的恨不得代子女受罪受苦的心情。
皇上啊~~~不是臣妾小氣,不肯開釋消災,臣妾是諮商心理師,不是算命師啊啊啊~最中肯的建議就是:本來的方法不管用,新方法要試試,要來諮商好好整理或上課啊!
依據Dr. Bowen祖師爺爺的系統觀來看,每個家庭都有其焦慮的傳遞方式,家裏比較脆弱的人(孩子)吸收到較多焦慮而產生生理/心理/社交症狀,身在其中的人早已習慣自己的反應方式、關係間的互動模式,很難再看見重覆發生卻一再忽略的各種重要訊息,這不是鬼遮眼,這是不用經過大腦的自動化反應。
在生命中已經伴隨數十年歲月的自動化反應,通常我們會在諮商過程中,透過專業角度和理論基礎慢慢整理出來,再經由行動來重建新的互動模式。這不是在公開場合的演講後或閒聊間2~30分鐘能辦到的事。
基於上述原因,我邀請我先生和小孩兒一起去上了個很棒的幼兒情緒親子成長團體。試著打破我和他們的三角關係,脫離自動化情緒歷程模式,讓他們父子倆能在專業的陪伴下一對一相處和對話。
雖然我未參與課程,但在他們的分享中,我注意到兩位帶領者發揮專業的陪伴,提供家長另一種角度去「觀察」自己和孩子,透過練習和分享刺激「反思」,當看見親子間互動的自動化情緒歷程,就足以在日後的相處中,預測下一步習慣會有的反應而能有新的選擇,這時改變就發生了。
這幾日,我看著家裏父子倆一樣會意見不同,一樣會有情緒,但反思來得也很快,尤其是把拔,調整好自己的情緒,還能幫助小孩兒調節情緒,小孩兒也能較不情緒化的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,心理彈性增加,能大幅縮短衝突時間,合好回復「恩愛」的親密狀態,這正是Bowen家庭系統理論邁向自我分化、提高情緒成熟度的過程。看著,看著,好感動!

★若你也期待和孩子一起在「情緒智慧」共學同成長,歡迎報名參加《童心協力幼兒情緒親子成長團體》。
★心動網址:https://reurl.cc/E32vn
★你也可以把理論學回去自用:系統思考運用初階班—Bowen理論模式
★行動網址:http://t.cn/E2hpJH8

圖片
0 評論



發表回覆。

    作者
    林佳慧諮商心理師

    生活中的心情隨筆,試著有不同層次的看見。看見愛在關係中流動,看見韌性在生命中的展現,看見萬物在不同系統中的生生不息。

    類別

    全部

    RSS 訂閱

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
  • Bowen理論簡介
  • 林佳慧諮商心理師
  • 開課資訊
  • 書籍/著作
  • Blog